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李诗文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见山 | 李诗文个展

2018-10-26 16:18:29 来源:DEHEART德荷当代艺术中心作者:
A-A+


puUYnp9VFnPxlNuqsn16L3NbkvWM2BVlKWzRuLPv.jpg

开幕:2018年10月28日 下午三时

展期:2018年10月28日-12月3日

地点:德荷当代艺术中心(上海莫干山路93号)

策展人:方志凌

学术主持:徐明松

出品人:吴笠帆

W9cf8gZjYqLnRehdbOC7LV4NM9LghrAGSfkn19ED.jpg

前言

  诗文谦谦君子若同其名文质彬彬,

  诗文的画亦若同其名温文尔雅。

  不激不厉、矜持内敛似乎成了他画风与人格写照的映现。

  诗文是江南的,是江南逶迤婉延的丘陵;是江南温润恬和的雨丝风片;是江南波澜不惊的湖泊汀渚。

  诗文的浅吟低唱,洵化出寄予生命原乡的悠悠情愫和哲思,也呈现了连接视觉与文学的美学通感。不必多说,诗文就是江南的,系于江南的才情洋溢的画者。

  “见山”是他为此展的自题名。

  策展人方志凌将诗文的画看作是“心底柔软的风景”。瑞士的阿米尔也有说“一片自然的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诗文习西画,转事水墨。有时水墨油彩并举。他并不将此视为“跨界”。无关乎媒材,无论油彩或水墨,他的腕底笔下显示的全然是东方美学的意象和独立自由的心性。有如他尝试给“见山”所作的英译:discover original。因为他发现了“中国风景”的人文精神系于山水之间。这或许契应了中国文字中“见”与“现”的通假。看见也是发现。显然,题名的识读不会止于说文解字的表象。中国人向来将“见山”看作人生参禅顿悟的玄秘之事。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就有“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三重人生境界。中国人的绘画亦复如此,是物我两忘的境界。

  诗文在这些片段的田园题材中,找到了自己游目寄怀的视觉风景。他在城市生长与自然回归的两端之间,尽管早已完成了从乡间到城市的身体位移,却无疑表现出对乡间事物执着的倾心和情愫。在他的笔下,一垛累土的田埂、一方清澈的池塘、一丛蔓生的草木,乃至几株萧瑟的枝桠,三二处疏落的房舍,都充满了生命蕴藉的气息。他那些看似随意涂抹的风景片段,总折射出不羁而顽强的生命亮色,比如石阶旁卧放的垒石,残冬里披雪的枝桠,等等。或许印证了诗文的心旅羁痕,中国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阐释似乎更在在演绎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箴言。诗文用轻墨淡彩进行他的田园叙事,不事浓墨与重彩,温文尔雅。诗文的田园绘画并不止于乡野风景的简单描摹和感时伤怀,而找到了一种更为自由抒发的生命表达,那是对于生命渊薮的执着追溯,他在田野里感知到了土地的温度和“性本爱丘山”的文化根性,是对生命原乡的终极关怀。

  由是而观:

  “见山”是一种远望,是对生命原乡的回溯和怀想;是“天地为吾庐”的超迈和深情。

  “见山”是一种静观,是超以象外的寂照和澄明。是一种间隔化、距离化的美感养成。

  “见山”是一种自我的精神内化。见山还是山,此山非彼山。此山与吾融为一体,“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

  格林伯格说,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斯言斯然!

——学术主持 徐明松

Liv54h0vlISNWdqnAgEM2DMCucU5hpPaeTqRbD2d.jpg

飘浮方案之三 2012年 布面油画 100X150CM

心底柔软的风景

——试析李诗文的风景绘画

  从2012年算起,李诗文画“风景”已经有七个年头了。那一年,他集中创作了《漂浮的方案》、《野有其光》、《有瘢痕的风景》等几个不同系列的风景画。从他最初的这些风景作品可以看出,从一开始,他真正想表现的其实并不是自然景物的美,而是那些不经意间撞入眼眸的“风景”在他内心激起的幽深感喟:对于有很深的传统文化修养的李诗文来说,《漂浮方案》所描绘的淡如幽梦的浮云,当是漂浮于现代世界的“游子意”的载体吧;在《野有其光》虚幻而朦胧的视觉氛围中,亲切的乡村记忆与中国城乡结合部常见的伤感的日常景象奇异地重合:而《有瘢痕的风景》则借助一种人在旅途的“车窗视觉”,隐晦而又强烈地呈现了一种“无根”的“现代人”的紧张与彷徨。但在以新形态、新观念、新语言为核心价值的“当代”语境下,人们似乎更在意这些作品的语言方式,而不太关注隐含在这些敏感的视觉图像背后的精神诉求。

GYZ38dDsErqOND1yUiYFKT7yRjxXBR5ImgI86tDr.jpg

有斑痕的风景之十五2013年 布面油画 180X120CM

  在这批作品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李诗文的风景绘画有了很明显的变化。变化首先体现在他对“纸本水墨”这种传统的视觉材料的运用上。李诗文从小就练书法,对“水墨”这种视觉材料相当熟悉,但他的“纸本水墨风景”却没有刻意借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图式”与“笔墨”,在他的《北方》系列、《禅迹》系列、以及《废园》、《旧园》等作品中,“水墨”只是一种有着简明的构成感的“西画”视觉较为独特的塑造方法。只不过,与此前颇具“影像感”的视觉图像相比,这些“水墨风景”自然蕴涵了一种很“中国的”的笔墨韵味。

dMQiXIPIye8BwBwhMotsnFjjgLcTVXtOT91Yrv1U.jpg

废园 2013年 宣纸综合媒材 60x97cm

  对于李诗文而言,以颇具中国韵味的“绘画性”取代“图像化”的影像视觉,其实意味着一种深刻的内在变化:放弃了对那种隐含了紧张复杂的心理冲突的“视觉瞬间”的刻意营造,转而一种意味深长的诗性视觉——他的“水墨语言”浓郁的抒情氛围,以及它们与现实中“真实的”视觉感受之间悠远的距离感,建构了这种意味深长的诗性视觉——重新打量那些日常的、却不断撩拨着自己内心“柔软之处”的“寻常风景”。于是,《林园深处》、《禅迹》之类的园林幽径,《兰州黄河》、《落霞之地》之类塞外风光,《青山怀抱》、《雨村》之类的乡村小景,以及《名木》、《胜境》之类的山林风景,都成为他的风景主题。

Q0sMlQnWtA4HC90wusK8JOBnWXZpPwlU2eDVFLn1.jpg

青山怀抱之七,2012年,纸本,46x69cm

  在《冬》系列、《山道》、《清溪》、《小雪》等作品中,李诗文的“水墨风景”体现出鲜明的个人特征:体与面的关系、墨与色的层次等都处理得极为精炼,在很平面化视觉层次中,充分发挥“水色晕染”的微妙变化。同时,在“墨”之外,也更多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用色特点,作品呈现出一种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视觉氛围,既充分发挥了“水”的轻盈和空灵,又蕴涵了中国传统绘山水绘画古朴与淡然。在这独特的视觉氛围里,乡村、山道、幽涧等等日常景物,都被置换成一种有着梦幻气息的“心灵的风景”——这些“乡村”、“山林”如此熟悉、亲切,仿佛就是我们日常所居所游之地,但却又显得如此缥缈、遥远,恍如幽然悬置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魂牵梦绕之所。

  李诗文这一阶段的油画风景也体现了相似的艺术特点:更加平面化,注意对中国传统的色彩意趣的运用,柔和的灰色层次也颇具水墨韵味,最终,可居、可游的日常风景,被置换成亲切而又缥缈的“心灵风景”。《林泉之五》、《秋水之一》、《山境之十》、《山境之十一》等等,都是他这一时期令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品。

b4X28BXkdYDIjRq7lu2tSaYOkTaFVXdrcXLmR0ah.jpg

林泉幽致,2013年 宣纸综合媒材,46x70cm

  一小片松林,一条幽僻的山径,几块疏落的巨石(其中一块有些突兀地横截山径),掩映于巨石前后的灌木与山松,远处是巨石般的山峰。李诗文2017年《秋深之一》所描绘的显然是一种典型的“旅游风景”——节假日里,人们驱车就近有名或无名之山游览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风景——画面以淡墨为主:淡线勾勒,淡墨渲染,只是在远处巨石后用几笔浓墨点出山松,在淡墨渲染的松林里透出几笔灰淡的蓝色,再在前景的土坡与石缝间,疏疏落落地皴擦出淡淡的赭黄色。墨、色、宣纸是传统的,但勾勒、渲染的方法却是西画的,画的是寻常的“旅游风景”,但画面恬静而又敏感的视觉韵味,以及清幽冷僻的“高士”心境,又让人想起倪瓒、金农这些杰出的文人画家的意趣。

  2017年以来,李诗文的风景画更集中于“山水”、“园林”这类与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情怀息息相关的主题,而与他个人的生活记忆联系更紧密的“乡村”反倒少了许多。就内在的精神体验而言,这样的变化或许意味着,在这一段时间,他内心里倾情关照的是那种“超越性”的精神家园—对于李诗文来说,“乡村”是一种曾经现实的精神家园,而“山水”与“园林”则既是曾经寄托了中国古代文人超凡脱俗的“山林之志”,也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许多中国人内心深处“理想化”的精神家园。

  不过,正如《秋深之一》所显示的,他并没有刻意描绘“潇湘”、“黄山”之类与中国传统绘画经典密切相关的名胜,而是一种很日常的“旅游风景”。这是因为,他的风景绘画始终立足于一种极为敏感的“瞬间体验”:置身“风景现场”,游目四顾之余,某个不经意的视觉瞬间突然令他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急剧的现代进程对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的摧毁,无根漂浮于现代都市的“游子”与曾经朴素的田园情怀日渐遥远的距离,这种“现代社会”特有的精神困境,无疑是李诗文重新关照“风景”的内在动力。而作为一位对“视觉瞬间”有着极敏锐的感受力的艺术家,那些源自“风景现场”的视觉瞬间——一条野趣横生的幽径,几棵在秋光中摇曳的山松,雾霭中如镜的平湖、如洗的远岚,巨石如组、群峰攒簇的神秘山谷,以及奇石、珍木、幽篁杂然相陈的禅院,如此等等——不仅是形态生动、画意盎然的视觉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们所携带的极为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与精神信息,能在某一瞬间与艺术家复杂的“内在体验”相交融,从而为他强烈而又难以言说的内心感受提供一个个“借尸还魂”的载体。

  同样以淡墨为主,同样是对墨色敏感而精微的控制,但在李诗文2017年创作的《秋深之一》、《神秘谷之一》、《远岚》等作品里,还是出现了一些不易觉察的变化:新作品的墨色层次更简洁,用笔也更朴实,似乎只是试图以最为简洁的笔墨,最简单明了地塑造出自然景物最基本的形态,《冬》系列中的才情与极富韵味的水、色和笔痕变化,都被进一步挤压;而从另一角度看,从《漂浮方案》直到《冬》系列浓郁的抒情氛围也被尽力克制,新作品似乎无意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是致力于尽量冷静、尽量朴素地揭示出一种简洁而淡然的客观印象——《神秘谷之一》、《远岚》等作品,总让人想起弘仁笔下的那些凝练而冷寂的黄山——在这些沉静、质朴而简淡的视觉瞬间,艺术家丰富的个人感情似乎被抽离,但一种复杂深邃而又难以言说的“思绪”却扑面而来。

  然而,更令人瞩目的变化却体现于他最近完成的一批小幅的“色彩风景”中——2018年创作的《寒雪》系列、《雪谷》系列以及《雪暮》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多了一份“粗头乱服”、浑然天成的“率真”笔意,色彩中也自有一股朴拙而高古的淡然逸趣。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设色古澹、落笔成趣、与客观的视觉印象相去甚远的“意象风景”里,都洋溢着“蓬蓬远春”般的盎然生机:这正是一派物我交融、陶然忘机的“大美”的风景。看得出,到这个时候,在持续的心灵对话中,“当代人”冷峻而深邃的观念,已经沉淀为一份看似不经意的淡然而深沉的距离意识,而最终脱颖而出的则是对风景之“大美”的透彻感悟。

  从最初强化观念意识的《漂浮方案》、《有瘢痕的风景》等,到最近突出写意性的《寒雪》、《雪暮》,李诗文的风景绘画似乎经历了一个轮回,这个轮回,是从“观念”出发最终重新回到敏锐而深沉的“感受”的轮回,是冷峻而沉重的“当代意识”最终融化在伟大的“风景传统”的轮回,更是从体验精神家园被毁的痛苦再到以“心底最柔软的风景”重构自我的精神家园的轮回。对于严谨而执著的李诗文来说,既然“心底最柔软的风景”已经彻底打开,它们必将释放出更惊人的艺术创造力。

——策展人 方志凌


aeE1j6gGJv3pWJ0CpFzxE1cQA3XRtjKz591qwI2T.jpg

李诗文

  1972年9月,生于安徽省桐城市。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及上海油画雕塑院首届油画创作研修班。曾先后就职于上海书画出版社、朵云轩、中国国家画院,现任职于上海油画雕塑院,从事创作、研究与策展。

  曾在台北北京上海等地多次举办个展。油画作品获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展银奖。油画或水墨作品为中华艺术宫、上海刚泰美术馆、徐汇艺术馆等机构及私人收藏。

  策划主编有《油画家工作室报告》《油画语言研究》《素描学习》等系列丛书,编著有《线面造型》《景深》等专业图书。曾担任 “传奇——丁立人、夏阳作品展”等众多展览项目的策展,撰写各类艺术批评数十篇。

即将展出作品预览


ZbrT6UMM33bUx9G1NVctApKcbOfwFhimCcfWsDyB.jpg


禅院10 2018年 60x97cm 纸本水墨

JmA9aWDHbn3UDVCrNrfJAOBztKN0ybwtmHgjwAgz.jpg

秋岚2 2017年 69x138cm 纸本水墨

5l50s8trBiV0bXOUCV9n8NbJkl0K2e5G1ry7JiiT.jpg

秋岚19 2017年 45x72cm 纸本水墨

a7vpXIyBSzKNrJWO8fd6goAxIo0SKICNp4wMZP9A.jpg

神秘谷1 2017年 46x70cm 纸本水墨

6hmDhINQzQqP98qudGtsqrW6yhcIVa7VZCEWztXL.jpg

山道1 2017年 60x97cm 纸本水墨

vFWMpAf5uJIPqA0KhGlnlufLETBnwMRaF3kHwDvf.jpg

雪谷1 2018年 45X30cm 布面油彩

8dOLV5EKXafqpUw1MjIKcF3sBVqV9qdFUT2fvkn3.jpg

清凉台 2017年 100X200cm 布面油彩

ppk7WxfjmuSDVL0bl7G2FpR35J9QUGnR2eRtCNlo.jpg

秋山5,2016年 40x60cm,布面油画

  德荷当代艺术中心已开通微信公众号,您可以直接扫以下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deheartcenter,即可第一时间了解德荷当代艺术中心展览及公众活动的最新信息,欢迎及感谢各位关注支持!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李诗文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